《达观博物文学》发出校庆特辑征稿启事,打开一看,母校七十年华诞就在今年。永远的芳华……….那年轻岁月的点滴一下涌入脑海,我们的青春,在那座边塞小城演绎出的芳华,在那四年后延续至今的故事……
1984年9月,一行五人从西宁火车站出发,欢欣雀跃。绿皮火车哐啷啷的到了郑州,感觉像是调了个头又回去西宁了,外边的景色却完全不同。华北大平原一望无际的疏朗,满眼青纱帐的绿浪,兴奋劲还没过去,到北京了。其实,记得那趟列车从西宁到北京运行时间是四十四个小时。到了北京站,女同学负责看行李,男同学负责签票,我们顺利到了素有“京都屏障”之称的宣化-皇城墙路-河北地质学院。
学校建于1953年,由李四光、何长工选址塞外古城宣化市(现为张家口市宣化区)成立中央人民政府地质部宣化地质学校;1955年更名为地质部宣化地质学校;1970年更名为河北省宣化地质学校;1971年更名为河北地质学院。当年招生只有三个系-经管、地质、水工,学校门口一栋白色的大楼上写有“物探系”但那年没有招生。我所在的经管系分财会专业和计统专业,计统专业两个班,在一个教室共读两年,大课和财会三个班的同学一起,在联九上课,联九上课是要占座位的。说起联九,总是离不开季青,因为开课前匆匆进入联九的我,踏实着呢,作息规律的季青永远在联九早早就放置两个坐垫,那时上课除了拿书本,也拿个坐垫。
(2005年,我和季青在母校花园歪树下)
季青姓王,是学校教师子女,不住校。我俩同班同桌两年,前几个月几乎没有说过话,客客气气地一桌坐着,沉默着。是矜持还是羞涩,到现在我也没搞明白,可这并不妨碍我们成为一生的挚友。
季青是个非常踏实充满爱心的同学,世事浮躁不影响她的沉稳,秉持的本份让她踏实一生。犹记上大三时,我们都被选中进入校排球队,参加河北省大学生排球联赛。已经故去的王建华老师负责管理我们球队的训练。宣化虽然不热,夏天超负荷的训练也是够受的。有次训练完我突然就失去了知觉,醒来时坐在小食堂边的球场边,季青在边上,笑嘻嘻的说:“王老师说你就是瞬间缺糖了,已经给你喝了白糖水,醒来就没事了,走吧,咱们吃饭去。”我瞬间被她没事一样的笑感染了。
毕业后的季青分配到了化纤厂,到退休她一直在厂里做着车间生产配置计划的工作,收入很低。听她说,用的网络是和邻居们共有的,所以不能经常上网。偶尔电话交流她总是知足乐呵,而在同学故去组织捐款时,她是毫不吝啬,不理会左顾右盼出来的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具体数字。
2020年疫情期间,她在北京照顾公公婆婆,解封后急着回保定,她的老父亲出了状况需要人在跟前照顾。我跟她说:“别坐火车了,我送你一趟,当天来回,我也遛个弯散散心”她回答:“那不行,到了保定不能进我家喝口水,我心里不踏实。”
一个踏实陪伴了她几十年,现在的她踏踏实实的在河北地大家属院父母家照顾着九十多岁的父母,这份踏实的爱心是与生俱来的吗?她生于宣化地校,长于河北地院,工作结束后又回到地大。学校几经变迁,但那份展现出来的踏实一直在。
三十多年过去了,她风轻云淡的笑依旧在我脑海里也呈现在如今满头白发的她的脸上。那个排球场在冬天就是冰场了,不知哪位同学还记得冰场上摔倒的模样。
(2003年同学聚会)
说完了季青,老九的面孔一下跳入我的脑海。老九很聪明,在学校时学习对她不是难事,针线活也做得特别好,那时缝被子,全宿舍女生就她缝得最整齐。遗憾的是生了病,休学一年后分配变得艰难,她辗转到了唐山一个小学校当老师。喜欢孩子的她干得是认真乐呵,很长一段时间都被评为最受孩子欢迎的班主任。
2005年宿舍同学回宣化聚会时她自编的打油诗让我们笑破肚皮。可命运也是常常去折腾聪明人,旧病又一次找到了她。经年的奔波治疗下来,她已经是对自己的病情了然于心,病魔来时的难受她自己承受着,病魔去后的欣喜她总是开心地告诉宿舍姐妹。前几天接到她发的消息“五姐姐,我又好了,我很坚强,比张国荣坚强”我心里一下轻松了,她又艰难地过了一关。与同宿舍的姐妹说起来,在唏嘘她的病同时都在佩服她的坚强。这份坚强就像地质院校的我们实习时画过的那些岩石剖面,历经千锤百炼,本质不变。
记得有次84级北京同学聚会,郝会长说“我知道我就是河北地院毕业的学生,我就用学校学来的知识结合我的爱好一直做一件事情”。
(联九门前)
这份踏实!这样的同学一个个在我脑海里过着,在学校、在单位、在同学交往中,在师生同事时……不在乎都在做着哪种工作,踏实积极达观博物。
再回看一起从西宁到宣化的几个同学,各自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行业做着不同的工作,遇到各自的事情,经历各自的人生,也许多年都没有一点音讯。可电话声响起时,你依旧是你,我依旧是我,我们依旧是那几个一起在绿皮火车上分享茶叶蛋的同学,这份牵连全在于我们都在河北地质学院学习生活过。
疫情开始时,武汉的同学首先遭遇到了病毒的侵袭,丢下爱人孩子走了,同学间的关爱由老何的一个倡议构成了具体的帮扶。曾经的班长林教头在班级群里清点着人数,说“一个都不能少”,虽然教头远在异国,也早早离开了地质系统,可那份凝聚力是因为我们都有一个共同在河北地质学院学习生活过四年的芳华。
(2003年同学聚会)
苗泽华老师就“达观博物“四个字的历史根源和含义追踪专门出文讲明白了。“达观博物文学”公众号在几个师妹师弟的努力下也一直平稳地运行着。
我以此文祝愿,曾经芳华时在8846威尼斯吸收的精华陪伴我们永远芳华。
韵红
2023年4月20日
作者简介
韵红1988年毕业于河北地质学院(现8846威尼斯),一直从事石油勘探和新能源项目管理相关工作。喜书喜文喜摄影。曾在《德阳散文》发表游记、散文等若干篇。
图文源自:达观博物文学
排版:关文莉
校对:李昕彤
审核:王东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