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五十年的风雨变迁,使我们学校从无到有,从中专到大学本科到带研究生,从宣化到石家庄,从较单一的工科地质院校到今天能覆盖经、管、理、工、文、法六大学科,并具有多层次的办学结构,拥有万人以上的办学规模,行将具有创办多学科、综合性大学的现实光辉前景。
我作为学校最早的教师之一,在五十年校庆即将来临之际,抚今追昔,真是心潮澎湃,感慨万千。最令我难忘的是学校那种“艰苦创业,勤奋求实”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这种优良传统作为校园人文精神,激励若广大师生员工不断奋进吗从而推动学校不断壮大。
杜汝霖在辅导研究生
1953年,当新中国各方面建设需要地质人才的时候,宣化地校作为培养地质人才的摇篮应运而生,她是新中国诞生后最早成立的直属地质部领导的六所地质学校之一,也是当时华北地区唯一的一所地质学校,在我国地质教育发展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学校校址在赛外古城宣化,是由地质部党组书记、第一副部长何长工亲自筹划选定的。这位曾参与创建红军大学和抗日军政大学工作,担任红军大学校长,“抗大”教育长和副校长等职的老一辈革命家,他高瞻远瞩选定宣化,是因为这里既艰苦又有矿山,在这里能按照“抗大”的教育方针办学,从而能培养出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和具有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学风的新型建设人才。
1954年,当我满怀激情来到宣化地校时,给我的印象是满目苍凉的感觉。校内仅有少部分教室和宿舍,而且住宿和办公在一起,条件十分简陋,生活异常艰苦。但与此同时,学校也给了我一个全新的感受,那就是大家以苦为乐,以苦为荣的艰苦创业精神。来自不同省会与地区的教师与学生以主人翁的精神,全身心的投入到教与学和学校的基本建设上,大家自己动手建设自己梦想的校园,每逢课余时,全体师生就自觉的集合在工地或操场上,大家在紧张的劳动中欢声笑语,处处呈现一派热气腾腾的景象。
学校有着非常好的教风与学风。记得我们这些新报到德教师,虽然年轻朝气蓬勃,但没有教学经验,为了鼓舞我们的士气,校领导经常给我们讲毛泽东的两句话“重要的问题在于学习”,“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我们牢牢记住这两句话,学中干,干中学,逐渐琢磨出了一套教学经验。为了教好每一堂课,我们事先要认真听老教师上课,写好教案以后还要反复对照镜子演练,直到熟练为止,每天工作到深夜。那些来自各地农村的学生,更具有勤劳、朴实的良好品质。他们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上课认真听讲,课下认真复习,下了晚自习,老师赶着走才离开教室,不论课堂内外集体活动都记录严明,秩序井然。
为了培养学生热爱专业的思想和野外工作能力,学校老师充分利用宣化有矿山的优势,1956年夏天由地质老师组织师生自愿参加的野外考察组,利用星期天和节假日到附近的烟筒山、黄羊山等地考察。有一次到南山考察回来迷了路,师生们就在旷野的膏火中相互依偎,相互鼓励,战胜了寒冷与恐惧的漫漫长夜。那个时候实习课本中标本严重缺乏,老师们就带领学生利用节假日到山上采集。采集过程中,老师严格要求学生打好合乎规格的标本,从实际做起,从点滴做起,培养学生艰苦创业和勤奋求实的工作作风。
1957年,地勘专业第一届毕业生应国家急需提前毕业了。学校为他们举行了隆重的毕业典礼。令人欣慰的是这一届的毕业生堪称是祖国地质事业的一代栋梁,他们在祖国的边疆挥洒青春的汗水,不仅赢得了普遍好评,而且大部分成为地质队伍的骨干,有的被提拔到主要领导岗位,有的在地质科学研究领域取得了重大成果,也有的为探寻祖国底下宝藏做出了重大贡献。
1971年11月学校正式更名为河北地质学院,开始谱写她新的篇章,但是由于文革期间学校遭到严重破坏,学校一切处于瘫痪状态,要想重振旗鼓,更是困难重重。但是广大师生知难而上,协同作战,硬是克服了一个个困难,是学校秩序恢复正常。特别是编写教材工作,由于原有脚踩遭到批判,一切要重新开始,老师们为了赶在学生上课前编出讲义和教材,日夜奋战,眼熬红了,手写麻了,却毫无怨言。经过几个月的苦战,终于保证了教学的急需。
艰难的岁月亦是创业的岁月。忆往昔,看今朝,我们学校之所以在困境中不断发展壮大,正是因为学校有着“勤奋求实,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1977年恢复高考后,学校借助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东风,在各方面上台阶,上水平,如今已发展成为拥有万人以上办学规模的大学,,我作为学校老一辈教师,对此感到由衷的欣慰和骄傲。
1986年6月2 日,原地质部长孙大光同志根据威尼斯官网几十年艰苦创业的实,在学校举行33周年校庆之际,亲笔题写了“勤奋、求实、团结、创新”八个大字的校训。它将永远激励着广大师生员工奋斗团结,为我院建设成为有突出优势和鲜明特点的多科性、综合性大学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