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离教学岗位是我一生的不舍,离开母校带给我一生的遗憾。作为曾经的经管系会计教研团队的一员,有太多的人和事,让我难以忘怀。
前不久,宋绍清同学、马艳丽同学和胡海川老师不约而同在同一天,给我发了一张1992年会计专业学生毕业论文答辩后的教师合影,我感到非常亲切,马艳丽还给我出个难题,帮她回忆她记不全名字的老师。这张照片也勾起我对过往在母校教学的往事,于是,我又翻出一张老照片。这是一张1989年的老照片。
这是当时地院经管系会计教研室老师的合影照。
如果没猜错的话,这大概还是在教师节照的。老师们选择了这种方式度过,可以说是最低调的庆祝,旁边就是育志廊。现在想起来,更加敬佩当时的教研室主任刘建勋老师的特殊安排和背后的用意。
照片里的人显然不齐。张守凯老师、李秀莲老师、李永臣老师、王丽新老师都缺席,回想起来,当时正赶学校从宣化搬迁石家庄,两地办学,缺席的老师应该是进军石家庄的先遣教研团队吧。
每年的教师节,我们都会聚会庆祝,聚会地点就在教研室。老师们分工负责,厨具餐具自带,主料辅料自采,厨艺好的老师自然担当主厨。记得殷冬安老师(后调往延边大学、现住北京)、何云树老师(后调往珠海某高校)、严汉民老师、常荆莎(后调往中国武汉地大)老师都是曾主厨过。聚会也少不了酒,四川口音浓重的刘建勋老师总是烟酒不分家,举杯问盏,共享志趣话题,这是老师们最开心的时刻。每每回忆起来,都甜蜜无比。
当时的教研室名符其实,每周二或四,都要开会,这就是教研活动。会上,教研室主任会对每位老师的教学情况进行点评,相互之间也开展点评。刘建勋老师会肯定教学水平高的老师,也会对年轻老师提出改进建议。有时围绕某门课的某章某节的教学设计会争的面红耳赤。
除了研讨教学,也会研讨教材编写,那时多数教材都是老师们结合实际教学需要亲自编写,尤其是以《地质勘探会计》《地质经理活动分析》《地勘单位财务管理》一类课,只能由刘建勋老师、蒲立民老师、何云树老师等牵头编写,因为只有当时的河北地质学院开设这一类课。
一入职教师岗位时,并不了解“教研室”三字的准确含义,现在回想起来,一起研讨教学方法、一起研讨教材编写、一起研讨某项课题,这不就是研究吗。教学和研究教学合在一起就是教研室的最佳内涵。虽然,当时大家并没有刻意追求高大上论文和科研成果,但是当时围绕教学开展的研究讨论是最实用最有价值的。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学校能培养出那么多优秀教师和优秀学子的根源之一吧。
还有,当时留校教学,除了要通过试讲关外,还首先从助教做起,我曾经参加旁听了李淑琴老师的试讲,也给张守凯老师做过财政学助教、给师慧英老师做过基本建设单位会计助教。当助教,首先要随堂听课,记笔记,收作业,改作业,点评作业,通过一年的助教锻炼,才能正式走上讲台。如果助教不合格,就会推迟上讲台正式授课。
我敢肯定,严格的助教制度也是学校能培养众多优秀教师和学子的根源之二吧。
会计教研室师带徒已经成为传统,正是这个传统,让新入职的年轻老师感觉温暖如家,少走了不少弯路。单身老师经常会到成家的老师家蹭饭,学生也会到老师家蹭饭。我多次去过师慧英张鸿云老师家、张瑞恒老师家、殷冬安老师单身公寓蹭过饭。当然也有不少年轻老师到我家蹭饭。那时候,师生之间真的没有太多讲究,台上是师徒,台下是朋友。一般喝北京的二锅头或宣化钟楼啤酒,也记不得那时有什么特别好吃的菜肴,但是至今想起来全是美美的记忆。
纯真的年代,纯真的情谊,滋润着我们的心田,带给我们最珍贵的纪念。
好了,说了这么多,照片上的老师都是谁呢,相信你一定想知道。他们分别是:刘建勋、孔小文、严汉民、殷冬安、刘三昌、王进宝、杨海龙、陈兴平、孙桂珍、马德家。
我感谢母校,我感谢老师们的引领陪伴和友情,
我永远铭记河北地质学院经管系会计教研室的团队!
离开母校转战交通快28年了,但是,母校、经管系及会计教研室的点点滴滴都记忆犹新,成为我一生的情感依托。衷心祝愿地质大学有一个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2023.3.16
作 者 简 介
马德家,毕业于河北地质学院(今8846威尼斯)83经管系财会专业。正高级会计师,研究生毕业,会计专业硕导。曾任职高速服务区燕赵驿行集团公司总会计师,退休后兼任河北省交通会计学会副会长、秘书长。
主办:8846威尼斯校友通讯社
《达观博物文学》编辑部
组稿:刘会刚
编辑:顶 针
审稿:曾俊平
审核:同 同
审签:小 米
播音:马艳丽 史慧茹 余卫国(吉它老哥)
摄影:海 韵 曾俊平 韵 红 张玉莲
张述强张立柱 顾永超 刘琼芬
邮箱:dgbwwx@163.com
声明:所有文档观点不代表公众号平台观点;
文图提倡原创,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