矩范良师
【先进典型】坚持初心,低调执着,爱岗敬业,馨香满园——访社会科学部教师赵庆元
时间:2023-04-24   浏览次数:

人物介绍:

赵庆元,1986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现为8846威尼斯社会科学部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校级重点学科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哲学基础理论。多年以来,赵庆元教授在马克思哲学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达到了国内前沿水平。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3项,省级科研项目3项,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2项,河北省社科联学术著作出版基金项目1项;出版学术专著4部,发表论文40余篇。获得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项,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项。2014和2018年被评为校“优秀科技工作者”,2014年被评为校优秀共产党员,2019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坚定执着,为教育事业奉献三十年

他,是一位睿智儒雅,严谨笃学的哲学教师;他,是一位沉稳大气,精益求精的良师益友;他,是全国优秀教师、8846威尼斯社科部老师赵庆元。在人人都觉得当教师苦的时代,他却说当老师其实很简单,背着书去上课然后回家备课,空闲下来搞搞科研这就是教师的生活。赵庆元从河北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毕业后便踏上教育的圣坛。33年来他辛勤耕耘着,努力奉献着,一条坚持初心、低调执着、爱岗敬业、馨香满园的奋斗之路铺展成他的人生轨迹。作为一名平凡的教师,赵庆元老师也许没有轰轰烈烈的先进事迹,也没有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但在他身上却有着让人感动的执着精神和奉献情怀。

在采访中提到当初是如何成为一名人民教师时,赵老师打趣的说到:“我也是稀里糊涂的就当上了老师了。学校的环境相对的简单,没有繁杂的人际关系要处理,我性格低调本不善交际,而作为一名教师,以身作则更为重要,所以慢慢发现自己的性格也挺适合当老师的。”为人师表是各方面都应为学生和社会做出表率,《韩诗外传》中提出“智如泉源,行为可以表仪,人师也”,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应在思想上、行动上去感染学生,用美好的心灵去塑造学生。在教学方法上,赵庆元老师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相对枯燥的基础理论学科,为了提升学生们的兴趣,我偶尔会在课上讲一些笑话做些小游戏,但学术研究课程还是严谨的,过于迎合学生的授课方式会破坏学生知识系统的形成,应为了教学而游戏,不是为了游戏而游戏。

低调潜心做科研,屡获突破性成果

众所周知,科研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更是一项长期战斗的过程,优秀的科研成果来自于广泛阅读后的厚积薄发,来自于研究工作者日复一日的长期积累与执著探索。赵老师说到,8846威尼斯像是一个无人干扰的“真空”环境,既为他提供了安静从事科研的条件,也颇为符合他处事低调的态度。能有一个这样的研究环境,是幸运的。在提到他发表的《在思辨终止的地方—历史唯物主义实证性质物质研究》、《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及其当代阐释》等专著时,他讲到,除了长时间的钻研与探索,创新意识是科学研究的动力。大到国家发展,小到自己的研究项目都离不开创新,想要做好科研就要打破陈旧思想,学会创新,敢于创新。

当然在这些优秀成果的背后也有无数个彷徨的日夜。“从1994年开始研究到2004年,十年期间,成果少之又少,看着身边的朋友同事成果辈出,其实自己心里很是压抑”。有人曾劝说他转变研究方向,可在他看来自主选题时跟风、蹭热点,“左顾右盼”“坐不住冷板凳”会使得自己更加浮躁。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提到:“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静和志”正是做学问拒绝浮躁的两大“法宝”。赵庆元认为专注与坚持应是研究者必备的能力,科研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戒骄戒躁,要不断地学习、创新,要钻的进去的同时也要耐得住寂寞。科研就是要抱着这样的态度,即使是十年的蛰伏期赵庆元也从未想过放弃。只有不忘初心,才能方得始终。

终身保持对研究的热爱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不论从事什么行业,首先必须热爱自己的职业,只有这样他才回全心全意的投入。而热爱自己职业的动力在于能在工作中得到快乐。“有什么其他爱好吗?”面对记者的问题,赵庆元笑着说:“我还真没有其他爱好,科学研究就是我的兴趣,我从上大学到现在,就干理论研究这一件事。”在这位抱有特别情怀的教育工作者看来,能做自己既感兴趣又擅长的事是幸运的。如今,只要不上课,赵庆元每天的时间大部分都留给了学习、读书、撰写论文,有时低下头开始研究再抬头时已是深夜,却丝毫没有一丝倦意。赵庆元老师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科研的道路上,兴趣是你一直走下去的动力。人如果是被动地为了做一件事而做,会觉得很累。但是,每个人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是不会觉得累的。就算退休后还会继续从事哲学理论方面的研究。他说,科研已然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我享受这个过程”。